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基础讲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019-04-08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组成 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 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 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 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 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 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 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2.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4.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 2 款的要求。 3.1.4 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5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1.2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3.1.7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场所,楼梯间应设置常开风口,前室应设置常闭风口;火灾时其联动开启方式应符合本规范 5.1.3 条规定。 3.1.8 避难层的防烟系统可根据建筑构造、设备布置等因素选择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3.12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1%。有效面积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4.3.5 条的规定。 3.1.9 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下列情况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 30m; 2.避难走道两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 60m。 3.3.1 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 100m。 3.3.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设置送风井(管)道,送风口(阀)和送风机。 3.3.3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 1/2; 2.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范第 3.4.2 条规定的送风量增加 20%; 3.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 3.3.4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本规范第 3.4.5 条的要求分别计算地上、地下部分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 2.应采取有效措施分别满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风量的要求。人防工程的下列位置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 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 10m 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四、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3.4.5 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1)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 0.7m/s; 2)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 1.0m/s; 3)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 4)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或共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且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合用前室或共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 0.6(AL/Ag+1)m/s;AL 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Ag 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 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 1)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 24m 以下时,设计 2 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 24m 及以上时,设计 3 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3;当地下楼梯间时,设计 1 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1; 2)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 N1=3。 3.4.7 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 2)加压送风量的选取 3.4.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 1.2 倍。 3.4.2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 计算风量应由本规范第 3.4.5~第 3.4.8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 3.4.2-1~表 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3.4.3 封闭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 30m³/h 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 1.0m/s 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3)人民防空工程的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 25000m³/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小于 16000m³/h,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量不应小于 13000m³/h。 3)风压的有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3.4.4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25Pa~30Pa; 2.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40Pa~50Pa; 3.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最大允许压力差应由本规范第 3.4.9 条计算确定。 4)送风风速 3.3.7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 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 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的规定。 五、机械加压送风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1)风机 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0m; 4.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 5.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规定; 6.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火灾时自动开启阀门的措施。 2)加压送风口 3.3.6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 2~3 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2.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 4.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 3.3.10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3)送风管道: 3.3.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它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h; 2.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h。 3.3.9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 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3.11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 1 ㎡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 ㎡的固定窗。 4)余压阀: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 50Pa,在防烟楼梯间与前室之间,前室与走道之间。

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基础讲义:干粉灭火系统

2019-04-08

干粉灭火系统 第一节 系统构成 工作原理:通过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将泡沫液与水按比例混合成泡沫混合液,再经泡沫产生装置生成泡沫,施加到着火对象上实施灭火。 【例题】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由泡沫消防泵、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泡沫产生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组成等。其工作原理是:通过( )将泡沫液与水按比例混合成泡沫混合液,再经泡沫产生装置生成泡沫,施加到着火对象上实施灭火。 A.泡沫消防泵 B.泡沫液储罐 C.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 D.泡沫产生装置 【答案】C 一、按系统产生泡沫的倍数分类 补充释疑: 1.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指将泡沫产生装置安装在罐体上方,使泡沫从液面上喷入罐内,并顺罐壁流下覆盖燃烧油品液面的灭火系统。 2.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将泡沫从液下面下喷入罐头内,泡沫在初始动能和浮力的推动下到达燃烧液面实施灭火的系统。 3.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将一轻质软带卷存于液下喷射管内,当使用时,在泡沫压力和浮力的作用下软带漂浮到燃烧液表面使泡沫从燃烧液表面上施放出来实现灭火。 第三节 系统组件安装调试与检测验收 一、系统主要组件安装与技术检测 (一)泡沫液储罐的安装 1.一般要求 1)安装要求:安装泡沫液储罐时,周围要留有满足检修需要的通道,其宽度不能小于0.7m,且操作面不能小于 1.5m;当泡沫液储罐上的控制阀距地面高度大于 1.8m 时,需要在操作面处设置操作平台或操作凳。 【例题】安装泡沫液储罐时,要考虑为日后操作、更换和维修泡沫液储罐以及灌装泡沫液提供便利条件,泡沫液储罐周围要留有满足检修需要的通道,其宽度不能小于 0.7m,且操作面不能小于( )m;当泡沫液储罐上的控制阀距地面高度大于 1.8m 时,需要在操作面处设置操作平台或操作蹬。 A.1.0 B.1.5 C.2.0 D.2.5 【答案】B 2.常压泡沫液储罐的安装 1)安装要求: ①考虑到比例混合器要能从储罐内顺利吸入泡沫液,同时防止将储罐内的锈渣和沉淀物吸入管内堵塞管道,泡沫液管道出液口不能高于泡沫液储罐最低液面的 1m,泡沫液管道吸液口距泡沫液储罐底面不小于 0.15m,且最好做成喇叭口形。 ②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储罐装满水后的静压力,试验时间不能小于 30min,目测不能有渗漏。 ③内、外表面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要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 【2015 年真题】泡沫灭火系统使用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通常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下列关于现场制作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泡沫液管道吸液口应紧贴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底面 B.现场制作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应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时间应在 30min 以上,目测不能有泄漏 C.现场制作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仅需对内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D.现场制作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的防腐处理应在严密性试验前进行 【答案】B 【解析】现场制作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考虑到比例混合器要能从储罐内顺利吸入泡沫液,同时防止将储罐内的锈渣和沉淀物吸入管内堵塞管道,泡沫液管道出液口不能高于泡沫液储罐最低液面 1m,泡沫液管道吸液口距泡沫液储罐底面不小于 0.15m,且最好做成喇叭口形,故 A 错。现场制作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需要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储罐装满水后的静压力,试验时间不能小于 30min,目测不能有渗漏;故 B 正确。现场制作的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内、外表面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要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故 C、D 错。 五、消防验收抽样检查及功能性测试 (三)系统功能验收 1.低、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喷泡沫试验 1)试验要求:当泡沫灭火系统为自动灭火系统时,以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试验;喷射泡沫的时问不小于 1min;实测泡沫混合液的混合比和泡沫混合液的发泡倍数,以及到达最不利点防护区或储罐的时间和湿式联用系统水与泡沫的转换时间要符合设计要求。 2)检测方法:蛋白、氟蛋白等折射指数高的泡沫液的混合比可用手持折射仪测量,水成膜、抗溶水成膜等折射指数低的泡沫液的混合比可用手持导电度测量仪测量;泡沫混合液的发泡倍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剂》(GB 15308--2006)规定的方法测量;喷射泡沫的时间和泡沫混合液或泡沫到达最不利点防护区或储罐的时间,以及湿式系统自喷水至喷泡沫的转换时间,用秒表测量。 2.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喷泡沫试验 1)试验要求:要以手动或自动控制的方式对防护区进行喷泡沫试验,喷射泡沫的时间不小于 30s,实测泡沫混合液的混合比和泡沫供给速度,以及自接到火灾模拟信号至开始喷泡沫的时间要符合设计要求。 2)检测方法:蛋白、氟蛋白等折射指数高的泡沫液的混合比可用手持折射仪测量,水成膜、抗溶水成膜等折射指数低的泡沫液的混合比可用手持导电度测量仪测量;泡沫供给速度的检查,要记录各高倍数泡沫产生器进口端压力表的读数,用秒表测量喷射泡沫的时间,然后按制造厂给出的曲线查出对应的发泡量,经计算得出泡沫供给速度,供给速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最小供给速度;喷射泡沫的时间和自接到火灾模拟信号至开始喷泡沫的时间,用秒表测量。试验时,任选一个防护区或储罐,进行一次试验即可。 【2015 年真题】在对泡沫灭火系统进行功能验收时,可用手持折射仪测量混合比的是( )。 A.水成膜泡沫液 B.折射指数较小的泡沫液 C.氟蛋白泡沫液 D.抗溶水成膜泡沫液 【答案】C 【解析】蛋白、氟蛋白等折射指数高的泡沫液可用手持折射仪测量。水成膜、抗溶水成膜等折射指数低的泡沫液可用手持导电度测量仪测量。 第四节 系统维护管理 一、系统检查与维护 二、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1)泡沫产生器无法发泡或发泡不正常。 主要原因:①泡沫产生器吸气口被异物堵塞; ②泡沫混合液不满足要求,如泡沫液失效,混合比不满足要求。 解决方法:①加强对泡沫产生器的巡检,发现异物及时清理; ②加强对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和泡沫液的维护和检测。 【例题】泡沫灭火系统相关组件的故障常见于泡沫产生器及泡沫比例混合器。下列属于泡沫产生器无法发泡或发泡不正常的原因主要有( )。 A.泡沫产生器吸气口被异物堵塞 B.泡沫液失效 C.混合比不满足要求 D.泡沫液储罐液面过低 E.喷头数量不符合要求 【答案】ABC 2)比例混合器锈死 主要原因:由于使用后,未及时用清水冲洗,泡沫液长期腐蚀混合器致使锈死。 解决方法:加强检查,定期拆下保养,系统平时试验完毕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3)无囊式压力比例混合装置的泡沫液储罐进水。 主要原因:储罐进水的控制阀门选型不当或不合格,导致平时出现渗漏。 解决方法:严格阀门选型,采用合格产品,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无囊式压力比例混合装置 4)囊式压力比例混合装置中因胶囊破裂而使系统瘫痪。 主要原因:①比例混合装置中的胶囊因老化,承压降低,导致系统运行时发生破裂;②因胶囊受力设计不合理,灌装泡沫液方法不当而导致胶囊破裂。 解决方法:①对胶囊加强维护管理,定期更换;②采用合格产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灌装。 5)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的平衡阀无法工作。 主要原因:平衡阀的橡胶膜片由于承压过大被损坏。 解决方法:①选用耐压 强度高的膜片; ②平时应加强维护管理。

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基础讲义: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2019-04-08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第一节 系统构成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以及火警信息终端等几部分组成。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作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设置在联网用户端,对联网用户内的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通过报警传输网络,与监控中心进行信息传输。 【例题】( )作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设置在联网用户端,对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通过报警传输网络,与监控中心进行信息传输。 A.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B.报警传输网络 C.监控中心 D.火警信息终端 【答案】A 第三节 系统安装与调试 四、系统调试 系统在各项功能调试后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少于 1 个月。 (二)各部分的系统调试 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调试 2)手动报警功能,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能在 10s 内将手动报警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传输期间,应发出手动报警状态光信号,该光信号应在信息传输成功后至少保持 5min。检查监控中心接收火灾报警信息的完整性。 3)模拟火灾报警,检查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接收火灾报警信息的完整性,该传输装置应在 10s 内将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在传输火灾报警信息期间,应发出指示火灾报警信息传输的光信号或信息提示。该光信号应在火灾报警信息传输成功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复位后至少保持 5min。 4)模拟建筑消防设施的各种状态,检查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接收信息的完整性,该传输装置应在 10s 内将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在传输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期间,应发出指示信息传输的光信号或信息提示,该光信号应在信息传输成功后至少保持 5min。 7)模拟与监控中心间的报警传输网络故障,传输装置应在 100s 内发出故障信号。 8)使传输装置与备用电源之问的连线断路和短路,传输装置应在 100s 内发出故障信号。 【例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前,对系统及系统组件进行调试。系统在各项功能调试后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少于( )个月。系统的设计文件和调试记录等文件要形成技术文档,存储备查。 A.1 B.2 C.3 D.4 【答案】A 第四节 系统检测与维护 一、系统检测 (二)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测试 2)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获取火灾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接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10s。 3)监控中心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转发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的时间不大于 3s。 4)监控中心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之间能够动态设置巡检方式和时间,要求通信巡检周期不大于 2h。 【例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测试要求监控中心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之间能够动态设置巡检方式和时间,要求通信巡检周期不大于( )h。 A.1 B.2 C.3 D.4 【答案】B 三、系统使用与日常检查 (一)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使用与检查 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故障造成误报警超过 5 次/日,且不能及时修复时,应与监控中心协商处理办法。 1)每日进行 1 次功能自检。 2)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模拟生成火警,进行火灾报警信息发送试验,每个月试验次数不应少于 2 次。 四、年度检查与维护保养 1)对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主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切换试验,每半年的试验次数不少于 1 次。 2)每年检测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金属外壳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 PE)的电气连续性,若发现连接处松动或断路,则应及时修复。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投入运行满 1 年后,每年度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1)每半年检查录音文件的保存情况,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 6 个月的录音文件。 2)每半年对通信服务器、报警受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用户服务系统、火警信息终端等组件进行检查、测试。 3)每年检查系统运行及维护记录等文件是否完备。 4)每年检查系统网络安全性。 5)每年检查监控系统日志并进行整理备份。 6)每年检查数据库使用情况,必要时对硬盘存储记录进行整理。 7)每年对监控中心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记录进行备份,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 1 年的备份信息。

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基础讲义:灭火救援设施

2019-04-08

灭火救援设施 第一节 消防车道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 150m 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设定为不宜大于 160m。 一、消防车道设置要求 (一)环形消防车道 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 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 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 3000㎡的【商店,教材漏掉,应补】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2.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 3000 ㎡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 1500 ㎡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二)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如 L 形、U 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 150m,或总长度大于 220m 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 24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 80m。 (三)尽头式消防车道 当建筑和场所的周边受地形环境条件限制,难以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与其他道路连通的消防车道时,可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道。 (四)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 2m。 二、消防车道技术要求 (一)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高 消防车道一般按单行线考虑,为便于消防车顺利通过,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 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 8%。 (四)消防车道的回车场 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 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 15m×1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 18m×18m。 第二节 登高面、消防救援场地和灭火救援窗 一、定义 消防登高面——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称为该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也叫建筑的消防扑救面。 ——规范无此定义,但可以帮助理解,可以沟通和交流 消防救援场地——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一侧,地面必须设置消防车道和供消防车停靠并进行灭火救人的作业场地,该场地就叫做消防救援场地。 ——消防车登高救援场地,每年必考! 灭火救援窗——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一侧外墙上设置的供消防人员快速进入建筑主体且便于识别的灭火救援窗口称为灭火救援窗。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每层设置灭火救援窗。 ——供消防人员进入的窗口 二、合理确定消防登高面 高层建筑,根据消防登高车的变幅角的范围以及实地作业,进深不大于 4m 的裙房不会影响举高车的操作,因此,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 4m。 7.2.1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 4m。 建筑高度不大于 50m 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 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三、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要求 (一)最小操作场地面积 消防登高场地应结合消防车道设置。考虑到举高车的支腿横向跨距不超过 6m,同时考虑普通车(宽度为 2.5m)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具的通行,一般以 10m 为妥。 (二)场地与建筑的距离 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 5m,且不应大于 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 3%。 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 15m 与 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建筑,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20m 与 10m,且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 3%。 (四)操作空间的控制 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合理控制消防登高场地的操作空间,场地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架空高压电线、树木、车库出入口等障碍。 四、灭火救援窗的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 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 1.2m,间距不宜大于 20m,且每个防 火分区不应少于 2 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第三节 消防电梯 一、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 10m 且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4.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 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设置范围比较 (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相同) 2.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相同) 3.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高层厂房;(差别) 4.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 10m,或 3 层及以上的地下室(差别) 二、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 1 台。 2.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 1 台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前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1)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 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 (2)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3)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 ㎡(公共居住建筑),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1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 ㎡。 建规 7.3.5 ;6.4.3 5.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 2m³,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 10L/s。且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7.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及行驶速度。 消防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 800kg,消防电梯要每层停靠,包括地下室各层。 行驶速度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 60s。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第四节 直升机停机坪 一、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大于 100m 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 2000 ㎡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在停机坪外 5m 内,不应设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旗杆等突出物。 待救区应设置不少于 2 个通向停机坪的出口,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 0.90m,其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三)夜间照明 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以保障夜间的起降。 (四)设置灭火设备: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按所承受集中荷载不大于直升机总重的 75%考虑。 3.起降区的标志。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特别是当一幢大楼的屋顶层局部为停机坪时,这种停机坪标志尤为重要。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需与周围地区取得较好对比时亦可采用黄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使之更为醒目。

报考2019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有年龄限制吗?

2019-04-03

获得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在消防安全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相信是众多考生报考消防的理由。最近,许多想要在2019年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来咨询考试报名是否有年龄限制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有以上问题的考生进行统一解答。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是由全国统一组织的大规模考试,考试报名方面的要求包括学历、专业以及工作年限(其中包括从事消防安全技术方面工作的年限),由于条件要求中并没有年龄方面的限制,因此考生可根据下列具体条件进行参考,来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要求。 2019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报名条件参考: (一)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7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5年。 (二)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者学位,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3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 (三)取得含消防工程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3年。 (四)取得消防工程专业硕士学历或者学位,工作满2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1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硕士学历或者学位,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 (五)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博士学历或者学位,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1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学历或者学位,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 (六)取得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和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年限均相应增加1年。

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基础: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2019-04-03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区分概念: 敞开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开敞楼梯 室外楼梯 剪刀楼梯 螺旋楼梯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 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 10m 或 3 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 6.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 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 10 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 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 60°的金属梯。 6.4.7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 10°,且每级离扶手 250m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二、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也称普通楼梯间。 该楼梯的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5.5.27 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不大于 21m 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仍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比敞开楼梯间安全。 但因其只设有一道门,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进行疏散时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应对封闭楼梯间的使用范围加以限制。 (一)封闭楼梯间适用范围 5.5.13 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 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5.5.1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疏散楼梯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5.5.27 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建筑高度大于 21m、不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3.7.6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3.8.7 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设置情况汇总 住宅:h≤21m 无乙级门,与电梯井相邻布置21m 多层公共:老年女医生,歌舞娱乐城 会展商店买图书,上到第六层 高层公共:裙房,二类高层且 h≤32m 厂房:高厂甲乙丙 仓库:高层仓库 (二)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 6.4.1 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四、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做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一)防烟楼梯间的类型 1.带阳台或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2.带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1)利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在平面布置时,设靠外墙的前室,并在外墙上设有开启面积不小于 2 ㎡的窗户,平时可以是关闭状态,但发生火灾时窗户应全部开启。由走道进入前室和由前室进入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平时及火灾时乙级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如图所示。 (2)采用机械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位于建筑物的内部,为防止火灾时烟气侵入,采用机械加压方式进行防烟。加压方式有仅给楼梯间加压、分别对楼梯间和前室加压以及仅对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等不同方式。 (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5.5.12 2.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5.5.27 3.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高层厂房;3.7.6 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当地下层数为 3 层及 3 层以上,以及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 10m 的地下室 6.4.4 (三)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 6.4.1 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 6.0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 4.5 ㎡。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 10.0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 6.0 ㎡。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 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五、室外疏散楼梯 (一)室外楼梯的适用范围 (1)甲、乙、丙类厂房; (2)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厂房; (3)辅助防烟楼梯。 (二)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 6.4.5 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 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 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 45° 3.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 2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六、剪刀楼梯 剪刀楼梯的特点是:同一个楼梯间内设有两部疏散楼梯,并构成两个出口,有利于在较为狭窄的空间内组织双向疏散。 5.5.10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防火隔墙; 3.楼梯间的前室应分别设置。 5.5.28 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防火隔墙。 3.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 ㎡。 4.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2.0 ㎡,且短边不应小于 2.4m。 【例题】下列建筑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是( )。 A.户门为普通防盗门,建筑高度 30m 的单元式住宅 B.户门为乙级防火门,建筑高度 18m 的单元式住宅 C.建筑高度 24m 的医院病房楼 D.建筑高度 26m,且每层人数均为 8 人的丙类厂房 E.建筑高度 20m 的五层办公楼 【答案】ACD

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基础: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2019-04-03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一、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 普通办公室:使用面积 4 ㎡/人 设计绘图室:使用面积 6 ㎡/人 研究工作室:使用面积 5 ㎡/人 中小会议室:有会议桌,使用面积 1.80 ㎡/人, 无会议桌,使用面积 0.80 ㎡/人。 (二)商场 面积折算系数:地上 0.5-0.7,地下 0.7 人数换算系数:0.8, 0.85, 0.77, 0.6 -2 层,±1+2, +3 +4 及以上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下表的人员密度计算。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以按表规定值的 30%确定。 【条文说明】 本条所指“营业厅的建筑面积”,既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也包括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进行了严格的防火分隔,并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营业厅的建筑面积。 【条文说明】 据表 5.5.21-2 确定人员密度值时,应考虑商店的建筑规模,当建筑规模较小(比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小于 3000 ㎡)时宜取上限值,当建筑规模较大时,可取下限值。当一座商店建筑内设置有多种商业用途时,考虑到不同用途区域可能会随经营状况或经营者的变化而变化,尽管部分区域可能用于家具、建材经销等类似用途,但人员密度仍需要按照该建筑的主要商业用途来确定,不能按照再上述方法折减。 (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 1.0人/㎡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 0.5人/㎡计算。 【条文说明】 对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计算疏散人数时,可以不计算该场所内疏散走道、卫生间等辅助用房的建筑面积,而可以只根据该场所内具有娱乐功能的各厅、室的建筑面积确定,内部服务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可根据核定人数确定。 5.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 1.1 倍计算(影院、剧场、礼堂、体育馆除外) 6.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 0.75 人/㎡。 (四)餐饮场所(饮食建筑设计标准 JGJ 64-2017) 用餐区域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单位:㎡/座) 注:附建在商业建筑中的饮食建筑,应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疏散宽度指标 (一)百人宽度指标 式中:N—疏散人数(即 100 人) t—允许疏散时间,min; 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为 43 人/min;阶梯地面为 37 人/min);b—单股人 流宽度,0.55~0.60m。 【例题】已知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观众厅的允许疏散时间为 2min,计算 100 人所需要的疏散宽度(即百人宽度指标)。 门和平坡地面: 百人宽度指标=0.64 取 0.65m 阶梯地面和楼梯: 百人宽度指标=0.74 取 0.75m (二)疏散宽度 1.厂房疏散宽度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 3.7.5 的规定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0m。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1.20m。 2.公共建筑疏散宽度度 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 5.5.18 的规定。 3.体育馆疏散宽度 4.电影院、礼堂、剧场疏散宽度 5.5.20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 100 人不小于 0.60m 计算,且不应小于 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 0.80m。 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 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 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 26 个;(520 人,4 股人流3.5 钟疏散完毕)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 0.90m 时,可增加 1.0 倍,但不得超过 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2.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 5.5.20-1 的规定计算确定。 6.其他民用建筑 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 5.5.21-1 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不小于 1.00m 计算确定。 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5.5.30 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建筑高度不大于 18m 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0m。 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 1.40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例题】某大学科研楼地上 5 层,耐火等级二级,每层建筑面积均为 1000 ㎡,该科研楼各层的疏散楼梯总净宽至少为( )。 A.2m B.2.2m C.2.5m D.3m 【答案】B 【例题】某商场地下一层为超市,超市的建筑面积为 1900 ㎡,该商场地下一层疏散楼梯总净宽度至少为( )。 A.7.98m B.8.55m C.10.64m D.11.4m 【答案】D 三、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我国规范采用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办法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 (一)厂房、仓库的安全疏散距离仓库,不需要疏散疏散距离的约束,只需要限制出口 四、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1.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 25%。对低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均有效。 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增加 5m。 注:先乘除,后加减!!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 2-6-11 的规定减少 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 2m。 做题思路: 1.确定建筑使用性质 2.判断是否高层(高层无需判断耐火等级) 3.确定耐火等级(获得基础距离) 4.判断是否设有自喷(1.25 倍) 5.判断是否有加减的情况(关键词敞开) 6.计算得出数值。 2.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 4 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 15m 处。 3.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 5.5.17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 2 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 25%。 (三)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住宅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①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 5m。 ②住宅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 25%。 ③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户门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上表的规定减少 5m,当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上表的规定减少 2m。 【2015 年真题】某建筑高度 98.9m 的大楼,使用功能为办公、宾馆、商业和娱乐。一至四层的裙房设有营业厅和办公室;地下一层夜总会疏散走道两侧和尽端设有 5 个卡拉 OK 小包间;营业厅的 2 个疏散门需要通过疏散走道至疏散楼梯间。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下列建筑内疏散走道的设计中,错误的是( )。 A.办公区域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块砌筑,耐火极限为 1.50h B.宾馆区域疏散走道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耐火极限为 0.30h C.夜总会疏散走道尽端房间房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长度为 11m D.裙房内营业厅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长度为 15m 【答案】D

京公网安备 11022902000327号